栏目分类
Column List
客服联系电话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请关注

  • 1
  • 2
  • 3
  • 4
  • 5
曽侯钟磬
Vedio
文化鉴赏
您的位置:首页 >> 编钟之乡 >> 文化鉴赏

编钟的科学价值

⊙作者:项绍清  ⊙来源:  ⊙日期:2017-04-01  ⊙人气:3388  ⊙关键词:编钟




  曾侯乙编钟的科学价值,具有“一钟双音”,在编钟的鼓部分别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距三度音程,一钟双音,早在西周钟上已见端倪,但很不成熟,曾侯乙编钟则大大超过前人,则运用巧妙、娴熟,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在物理学、声学和铸造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经科学检测,说明双音的产生取决于合瓦形的钟体,这是绝顶的科技含量,只有在中国,先民们才有这种智慧,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古代乐工师们对世界音乐宝库的重要贡献。
  全套编钟的铸造技术和制作工艺极为高超,它集先秦青铜铸造之大成,编钟的铸造要经过设计、制模、作范、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仅一件甬钟就需要用范、芯136块构成铸型,在铸造技术采用了浑铸、分铸等,在制模上采用了圆雕、阴刻等技术,此为全套编钟的装饰艺术极为精美,青铜花套上有兽、龙、凤(鸟)、花瓣、几何型装饰等,作为编钟立柱的6个铜人,面部雕刻生动,眼、耳、鼻,唇亦十分清楚,铜人双目平视,两唇微闭,头顶横梁,显得神态自若;上肢肌肉粗壮。弯曲向上托举横梁,如一个力举千钧的武士,加之腰配铜剑,更显得威武雄壮,整个铜人比例恰当,裙带配置协调,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再看建筑结构与力学在钟架上的运用,编钟架集铜木结物构一体,呈曲尺形的钟架,由长短不同的彩绘方木架组合而成,7根长方形横 梁,每根两端均装饰有镂空花纹铜套和浮雕花纹铜套,起到交合加固的作用。下层和中层分别由6个偑剑铜人托举木架横梁,因中、下层横梁太长,便在横梁正中段各加一根彩绘浮雕青铜柱顶起,起到稳固的作用,上层三组共用6根彩绘圆木为柱,托起小型横梁,上、中、下三层,立柱和横梁等用51个构件组成,采取古代土木建筑结构,木柱、榫互相衔接的力学技术,层层叠构而成。并采取下层加重,中层递减,上层减重的塔式稳固方式,像人体骨架般地将骨、肉连在一起。下层立柱像建筑物的基石,由青铜铸制成3件铜人,其足部有圆形铜座,厚重稳固,浮雕龙蛇花纹图案,基上铸有圆环便于搬动装卸,设计者将铜人腿足、圆形基座、铜环头顶方形榫接和双手的力学关系,大致要用数学原理进行运算,形成下层柱式建筑结构,3位青铜武士头顶榫头插入横梁榫眼,连成一体的曲尺形编钟横梁,达到了力、相、美的最佳效果,铜人的作用巨大,通高1.26米,重359公斤,(南架东端铜人柱)。其形体健美,端庄匀称,有文武兼备的神情。铜人头戴圆形冠帽,耳垂有环眼,双目平视,紧闭双唇,体穿右祍带袖式着彩衣裳掩住足膝,腰偑一柄青铜剑,双手平举,神态自若。铜人力举重大2500公斤的大型编钟及钟架,面部神情坚毅,双臂上举,整个造型给人以庄严肅穆之感,铸造精良、生动逼真的青铜武士,体现了墓主人曾侯乙的追求,是那个时代科技文化的巅峰之作。
    曾侯乙编钟不仅在设计、铸造、钟铭乐律、调音制律方面有着极高要求,而且创造了编钟一钟双音的奇迹,并且留下了十二律名记载的珍贵史料。曾侯乙编钟的正鼓和侧鼓上都有铭文标音,演奏者只要准确地敲击其部位,就能发出所标明的乐音。每件钟上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其两个乐音间呈三度谐和音程,并有一定规律性。编钟音响和钟铭都充分证明一钟双音是由古代工匠有意创造出来的,代表着春秋战国之交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钟铭中还出现了十二律达28个以上,钟铭出现的曾十二律及其律名,共有六十六个,足已证明十二侓音乐理论体系,是独一无二的乐律理论,所谓十二律名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蓗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七声音阶指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7个阶名。
  甬钟45件,其特点上有长甬,呈八棱形柱状,其中钟体有短枚者11件,大小各异,花纹不尽相同。鼓部饰浮雕龙形纹饰,在正鼓和侧鼓接近钟口部施以错金铭文。曾侯乙编钟能够一钟双音,体现在钟壁和钟体内,钟壁厚度不匀;钟腔内有4条凸凹对称或不对称的带形,这就是进行调音的音槽,音调律名不同,钟腔内的音槽铸制、打磨的程度就会不同,此与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甬钟的造型、花纹、铭文、大小、厚薄都与音阶、音律有关。
  曾侯乙编钟上层的3组钮钟中,只见第二、三组钮钟饰纹,钟体素面无纹,呈灰黑色,黑色中透出闪亮的光泽。全套编钟的音域共5个八度又一大二度(C-d),各层钟的骨干音均可构成七声音阶乐律、乐音全面而又精准,可视为先秦时期一部真实可信的乐律专著。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冶金铸造、音乐发展上光辉的里程碑。音乐界惊呼,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冶金铸造领域也是惊叹不已。 
  科学研究发现,编钟的组成元素中,微量元素(如铭、铅)含量恰到好处,使得一钟双音成为现实,且发声后,声波消失快,不拖沓,远不同于寺院的钟磬,考古上至今都无法解释铸造编钟的工匠为何能将组成元素的比例拿捏得如此精确,充分说明中国古代金属铸造技术达到很高水平,它的音阶多于钢琴,且音色纯净,是典型的敲击乐器,古今中外,无论是传统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均于演奏,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稀世珍宝”、“物华天宝”、“百乐之王”、“世界第一钟”。
  曾侯乙编钟音律齐全,气势宏伟,是百乐之首,这类乐器的演奏技法即有单击、分击、双击,又有弹击、揺击、顿击等,还可以通过划奏、复奏、滚奏等获得不同的音乐效果,在音乐组合、律学涵义,演奏技法上体现了传统的美术以乐彩、节奏、线条表现意义的基本规律,也反映了传统美术与音乐的融合性。
  一钟双音的技术历来是中国古代青铜编钟音乐性能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先秦时期,编钟的双音技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山东洛庄汉墓编钟,广州南越王墓编钟和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编钟的出土,使人们对先秦编钟的双音技术失传于秦火的基本观点,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在双音技术失传的时间来说,至少已可推迟到西汉早期,西周编钟的列是以一弦等分节点为理论依据进行设置的,这一数理可追溯至晚商,而延续到春秋早期,在两周之际随钮钟出现并运用于东周编钟的9件组设置模式中,正鼓音列始终呈现着按“徵一羽一宫一商一角 ”排序的五音,它应是与曾侯乙墓所出的“均钟”的弦序相一致的五声。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河南淅川F寺2号楚墓26件套王孙诰编钟,经过测音数据的统计整理,对八度之间双音特点的归纳,发现该套编钟是以“#F”为宫,可实际运用七声音阶及其上、下五度的旋宫。安微双墩一号墓、凤阳六庄一号墓和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的钟离国编钟编镈,时代属于春秋中晚期,据镈铭文,乐器为钟离国君所作,声音美好而协和。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榫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托承托横梁以加固。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也加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地位。
    全套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形制精确,方能保证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创造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一件稀  世之宝。出土时,编钟依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全部甬钟饰有碎龙交错的浮雕花纹,大钟还错嵌红铜,显得富丽堂皇,下层正中是镈钟,钟架为铜木结构,纵横两列连接成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7根横梁和上层6个小圆柱为木质,其余为青铜铸造。横梁上绘有彩色花纹和刻纹。两端有浮雕或透雕的龙、鸟、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器。设计轻巧可观。钟架的中下层各有3名青铜佩剑武士承托钟架横梁,气势雄伟。整个钟架坚实牢固,尽管承受重达2500多公斤的全套编钟,历时2400多年,至今仍能矗立如故。


上一条:曾侯钟磬告诉你——礼乐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条:隋炀帝随葬编钟,在一个垃圾堆下被发现

【创始人履历】

  企业创始人张华珍女士,时任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1978年参加“曾侯乙墓考古发掘”,负责曾侯乙编钟、编磬及其出土文物的发掘和修复研究工作。

  企业创始人项绍清先生,随州擂鼓墩文物管理处管理员,先后被认定为:湖北省民间工艺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青铜编钟“一钟双音“校音技艺国家专利发明人,国家《编钟》乐器行业标准制定专家。

【我们的实力】

  全国最专业复仿制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产品的企业;

  全国唯一指定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全国第一家钟磬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国家“编钟”乐器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欢迎广大客户来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师工作室”、“旗舰专卖店”、“生产基地”(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地考察、商谈合作、选购产品。我们秉承“专业、专注、专心”的原则,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人】:项先生

【咨询电话】:13774116060、13986442790

全国销售热线:13774116060 13986442790 返回顶部